■ 觀察家
  人人都可以“評一句製冰機價格”的時代,“親民”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活,官員如果想做“親民秀”,就要預想到公眾的挑剔目光,更要忌諱在媒體上公然使用“通訊員”拍攝的照片。
  這段時間,各地官員紛紛上演新竹售屋“親民秀”,漸成“無法阻擋”之勢。
  人們印象中不苟言笑的大小官員走出深牆大院和文山會海,在街頭田間、公交地鐵上與民眾零距離接觸,本是官民互動的良好表徵。但有些“親民秀”卻被輿論會錯了意。比如2月8日《寧夏日報》頭版一則官員掃雪的圖文消息引發爭議,網友望圖生義,稱從照片看,“五個人五個推鏟,兩個戰士的推鏟婚禮顧問費用均在三位領導後面,特別是中間書記的推鏟是被戰士推著走的”。
  這一“發現”迅速引來許多網友圍觀,以至製冰機價格寧夏電視臺隨後拿出相關領導單獨鏟雪的鏡頭,以澄清疑問。“看圖說話”式質疑,固然輕率而不夠嚴謹,但無論如何,需要闢謠的“親民秀”從效果上已經失敗了。而類似的“無故”招疑,近期不少“親民秀”中都曾出現,比如去年底鄭州電視臺記者報道“地鐵偶遇書記”,偶遇被質疑是安排,當地官方和當事記者都被迫回應“沒有任何虛假成分”。
  “親民秀”屬於一種公眾公關,當然代償要給公眾留下美好印象,所以每一場“秀”肯定都是有意為之。搞“親民秀”本身無可厚非。而有的“秀”收穫好評,有的“秀”卻遭質疑,關鍵還是“親民秀”水平的高低。
  什麼樣的“親民秀”才有解釋力、說服力,不容易招質疑?這是所有想“秀”而未“秀”的官員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。
  首先,“招數”要新。反觀現在,“清掃街道”是最常用的親民招數,其次是“擠公交”“擠地鐵”。同樣的動作,換了地方、換了人物,在神州大地上輪番上演,而有關報道的口氣、語調又那麼相仿,人們自然會疑其“跟風湊熱鬧”,而沒有代入感就會“出戲”,於是吐槽挑刺。
  選擇親民動作,忌諱千篇一律,但也忌諱盲目求新,要防止為了“親民”而“親民”。那要如何抉擇呢?關鍵要從實際出發,要看本地民眾真正關心什麼問題,再選擇一個巧妙的角度切入進去。比如去年網上興起“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”時,如果真有環保局長跳下被拍照曝光的污染河流,哪怕只游五米,也不會有人懷疑他的治理決心與誠意。
  很多時候,最關鍵的當然還是堅持。堅持甚至能讓臭招變鮮,坐一次地鐵被質疑,但如果每一天都坐地鐵,或者打個折扣,每周都有固定兩天坐地鐵,公眾的質疑自然會轉變為欽佩。
  人人都可以“評一句”的時代,“親民”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活,官員如果想做“親民秀”,就要預想到公眾的挑剔目光,更要忌諱在媒體上公然使用“通訊員”拍攝的照片,而展現誠意是打通一切關隘的鑰匙。知乎此,才不會覺得那些質疑聲是找茬,才能有更高質量的“親民秀”上演。
  □西坡(媒體人)
  相關報道見A13版  (原標題:親民秀遭質疑是因水平不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v88vvnz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